【此人曾经大战孙策,结果却惨不忍睹,最终曹操出手相救!】(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王朗传》 ,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 , 主人公是王朗 。 原文如下:
文章图片
孙策渡江略地 。 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 , 不如避之 。 朗自以身为汉吏 , 宜保城邑 , 遂举兵与策战 , 败绩 , 浮海至东冶 。 策又追击 , 大破之 。 朗乃诣策 。 策以儒雅 , 诘让而不害 。 虽流移穷困 , 朝不谋夕 , 而收恤亲旧 , 分多割少 , 行义甚著 。 太祖表征之 , 朗自曲阿展转江海 , 积年乃至 。
文章图片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孙策率军渡过长江进攻江东 , 王朗手下的功曹虞翻认为难以抵挡孙策 , 建议王朗不如离开会稽以躲避其兵锋 。 但王朗认为自己的朝廷任命的官员 , 应该保卫城池 , 于是率军与孙策作战 , 结果打了败仗 , 不得不从海上逃至东冶 。 孙策穷追不舍 , 再度击败王朗 。
文章图片
于是 , 王朗前去面见孙策 。 孙策认为王朗是儒雅之士 , 只是则被而不杀害他 。 虽然王朗漂泊流离 , 贫困潦倒 , 处境窘迫 , 但他依然收留抚恤亲戚旧友 , 公平对待 , 非常讲究道义 。 此后 , 曹操上表朝廷征召王朗 , 王朗自曲阿辗转江海 , 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来到中原 。
文章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 , 便是文中所提到的"朝不谋夕" , 意为早上不能为晚上的事情预作打算 , 比喻形势危急或处境窘迫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吾侪偷食 , 朝不谋夕 。 "
- 此人才是中国第一武将,吕布根本不能比,不说都没几人知道
- 史上因太狂而死的五大战神,第一位千古第一战神,一生从未有败绩!
- 当奸臣他也要有一定的智慧,此人明明就是个奸臣,却无人能看得出
- 纳粹 刘震评价这位搭档:趋炎附势!曾经红极一时,晚年过着普通人生活
- 此人凭一己之力逆袭上位,影响堪比南越武帝
- 此人从中作梗,导致宋真宗跟寇准反目,寇准被罢相
- 土木之败使明朝遇到严重的危机,幸亏有此人苦心经营
- 朱元璋杀功臣,漏掉一人,此人多年后帮朱棣夺皇位
- 弹丸小国日本为啥没沦为殖民地,反而开挂一般掀起世界大战
- 此人曾是宋朝开国功臣,因害死杨家将绝食而死,从此落下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