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文章图片
在各种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 , 凡是出现上朝的场景 , 王公大臣们都会穿着各式各样的朝服 。 懂行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 , 王公大臣们的朝服中 , 除了外边的补卦以外 , 里面还穿了一件蟒袍 。 蟒袍曾经是高级官员的最高象征 ,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 , 为何逐步成了朝服的必备物品 。 今天 , 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 探索一下蟒袍的前世今生 。
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文章图片
首先 , 我们聊一聊古代的皇帝 。 皇帝是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 , 也被称为"真龙天子 。 "因此 , 龙袍成为了皇帝的专用服饰 , 即使是亲王等贵族也不能染指 。 为了笼络贵族和朝廷重臣 , 皇帝经常把龙袍作为一种恩赐 , 赏给王公大臣们 。 但龙袍至高无上 , 无论什么贵族或者官员都不敢穿上身 , 否则就是僭越大罪 。 《野获编》中专门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 , 与至尊所御龙袍相肖 , 但减一爪 。 "
因此 , 皇帝使用的是五爪金龙 , 王公大臣则使用四爪金蟒 。 截止明朝之前 , 蟒袍的赏赐仍是非常严格的 , 只有立下赫赫战功和名将或者劳苦功高的顶级文官 , 才有可能被赏赐蟒袍 。 但是从明朝开始 , 蟒袍的使用开始泛滥 。 除了贵族们以外 , 皇宫中的太监和侍卫们都能够穿蟒袍 , 从而体现天子的威仪 。 至于对文武官员仍有比较大的限制 , 只有比较资深的官员才能得到蟒袍 。
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文章图片
请注意 , 截止明朝统治时期 , 蟒袍都是外衣 。 凡是朝廷的重大礼仪活动 , 拥有蟒袍的官员们可以穿着 。 此外 , 从明朝开始 , 官服上开始出现显示不同等级的补子 。 例如一品官的补子图案为仙鹤 , 二品官的补子图案为锦鸡等等 。 不同图案的补子 , 显示了官员不同的等级 , 而且文官与武官的图案各不相同 。
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 , 而后金政权是东北渔猎民族建立的政权 。 在文化方面自然不如明朝 , 因此 , 清朝虽然保留了很多自己的特色文化 , 但还是借鉴、学习了大量的明朝文化 。 尤其是在皇太极在位时期 , 由于国号已经从后金改成了大清 , 清朝在各方面渴望正规化 。 从官员的品级、朝服等各个方面 , 都有严格的规定 。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 清朝官员和贵族们开始使用蟒袍 。
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文章图片
清朝的蟒袍很奇怪 , 并不是穿着外边的 , 而是罩在补卦的里面 。 清朝官员穿朝服的时候 , 需要先穿蟒袍 , 然后外边罩上显示等级的补卦 。 无论什么等级的贵族和官员 , 都有蟒袍 。 为何要大面积普及蟒袍 ,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显示清朝的威仪 。 虽然大家都穿蟒袍 , 但颜色、样式和图案都有很大的差别 。 首先 , 明黄色属于皇帝专用 。 除了皇帝 , 只有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 。
在影视剧《雍正王朝》中 , 康熙皇帝曾经外边穿了一件黑色的五爪团龙补卦 , 里面穿着一件明黄色的"蟒袍 。 "在康熙、雍正时期 , 清朝的蟒袍还没有形成制度 , 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情况 。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 , 为了整治蟒袍形制混乱的情况 , 特意颁布了《钦定大清会典图典》 。 在此以后 , 所有的服饰都必须按照会典的要求推行 。 按照要求 , 官员和贵族蟒袍定制为:袍料用蓝及石青诸色 , 袍为四开裾 , 袖端为马蹄袖 , 袍缘镶织锦片金 。
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文章图片
至于蟒袍上的图案 , 则也有严格的规定:蟒袍 , 亲王、郡王 , 通绣九蟒 。 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 , 皆九蟒四爪 。 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 , 八蟒四爪 。 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 , 五蟒四爪 。 由于蟒袍的色彩和纹饰都很有特点 , 也被俗称为"花衣 。 "按照光绪皇帝时期颁布的《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官员、贵族过三大节 , 参加告捷、出师之典礼 , 宴会、迎銮等嘉礼时都必须穿用蟒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