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忠箴
小编:小哥
友友们好 , 今天开始一个新的学习《道德经》
从考古中发掘的《道德经》
甲本和乙本开篇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这就证明
老子笔下确确实实开篇就是上德不德
这本书
主要谈了道和德两个方面
德在前也是道家早期的思想要求 , 诗云:道不可轻言 , 法不传六耳 。
想学道 , 先学德 。
想成事 , 先成人 。
所以篡改者把道经提到前面 , 而把德经放在后面
这就改变了原作者的作品
这种做法
不尊重作者本人
破坏了作品的真实意图
让很多讲经的大师很尴尬
都是不可行的
要恢复老子的原貌
首先把德篇提在前面
而把道篇放在后面 。
第一句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 是以无德 。
这句话咋一听 , 听着别扭 。
感觉老子在强调身份地位 。
咦 , 这可不对!
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
你想想一退休国家图书馆管理员
一把年纪了想去疆域旅游 ,
正吃着火锅唱着歌 ,
突然就被河南函谷关公安局局长给抓了 ,
抓住就让写检讨 , 不写不让走 ,
他能不有怨气吗 ,
开篇就骂他两句
我是有道德的人 , 我骂你是你活该
你抓我可能偷渡 , 虽然符合规矩 , 但是没道德!
以上皆是杜撰 , 观众会心一笑即可
严肃地说 , 老子说的是本本主义
意思就是要把德做到心里 , 而不是写在书上 。
借用佛家的故事
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起到山下化缘 , 途经一条小河 。 两人正要过河 , 忽然看见一个年轻女子站在河边发愣 , 原来女子不知河的深浅 , 不敢轻易过河 。 老和尚立刻上前去 , 把那个年轻女子背过了河 。
然后 , 两个和尚继续赶路 。 可是在路上 , 老和尚一直被小和尚不停嘀咕抱怨 , 说作为一个出家人 , 不应该接近女色 , 你怎么能背一个年轻女人过河呢?
上德是一种以德为内心的品质 ,
所以行事做为不是那些恪守道德的本本主义所包容的
【老子 千年来,我们竟学错了】是下德虽然不失德的行为 , 但是缺失了德的心胸 。
第二句
上德无为 , 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 , 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 , 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 , 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扔之 。
理解第一句一定要首先要把握什么是为——即是有效动作 。
通过你对客观事物的研究 , 产生的动作可以长久的改变事物 。
同样一个小故事:
一群科考队员考察时看见这样的一幕一只小海龟从沙滩的洞穴爬向大海的途中遭遇海鸟的袭击小海龟急忙掉头往回爬 。 一名队员出于“好心”抱起小海龟把它放到海里 。 殊不知第一只爬出来的海龟是探路的哨兵 一旦有危险它就回去报信 。 人们出于好心帮了这只小海龟却害惨了整个海龟群 。别的小海龟见哨兵没回来以为外面安全了纷纷往外爬结果引来大群海鸟成为海鸟的丰盛大餐 。
意思其实也很简单 , 懂得高德(作者吐槽:给我打钱)的人不做有效的动作 , 是因为没有依(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
做事尊重客观规律 , 不破坏事物的自然和谐 。
上仁为之 , 而无以为也;
仁爱心的大爱之人做出有效动作 , 是因为他没有依(自己的)私心去做事 。
上义为之 , 而有以为也;
大的义理做出有效动作 , 是因为它需要贯彻(自己的)的正义去执行 。
- 只因为这件事,他发誓到死都不见母亲,宰相帮忙想出了千古一计
- 资治通鉴研究:做中层,千万别替下属谋福利,只能是死路一条
- 康熙真的是千古一帝吗?他的一生到底做了什么?
- 曾鲁:明初学者,七岁便能暗诵《五经》,数千年制度变革都知晓!
- 苏轼 匈奴古训:千万别在汉人面前建城!蒙古大汗偏不信,下场相当惨烈
- 千古帝王和他的变装画像《是一是二图》
- 四川省 1988年四川悍匪覆灭记:与千名军警枪战3天,用2千斤汽油才烧死
- 文物 一个破旧“搓衣板”,上面竟然刻有圣旨?几十年来没有人发现
- 皇帝出1对联“老子天下第一”,大臣对出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 朝鲜战争 朝鲜战场最惨的参战国,千人叫嚣对抗中国,遭志愿军20分钟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