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天下后,为啥继续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他成功的舆论前提

西汉末年到东汉建立这个阶段 , 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刘氏家族天下失而复得 , 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汉”从摒弃到再度拥抱的过程 。
刘秀统一天下后,为啥继续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他成功的舆论前提
文章图片
西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
刘秀统一天下后,为啥继续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他成功的舆论前提】秦王朝建立了大一统的框架 , 但在西汉时才真正变成了现实 。 华夏不仅实现了地理上的统一 , 更在文化、心理上完成了彻底的整合;以前的秦人、赵人、齐人、楚人......从此以后成为了“汉人”;无论经过多久的战乱和分割 , 统一都成了从上至下各阶层孜孜不倦的追求;
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 。 武力强盛的西汉王朝彻底消化了岭南、西南 , 首次占据了河西走廊 , 首次打通西域 , 抢回了河套地区 , 奠定了其后上千年封建王朝传统疆域框架 , 明确了华夏文明在东亚的绝对领导地位 , 那时的汉人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
到了汉宣帝时期 , 中国古代达到了一个新顶峰: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 。 各阶层各取所需 , 那时的汉朝子民 , 内心是充满骄傲的 , 对于汉王朝的凝聚力、向心力毋庸置疑 。
刘秀统一天下后,为啥继续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他成功的舆论前提
文章图片
但从汉元帝开始 , 制度逐渐败坏 , 西汉开始走向衰落 。 外戚与宦官势力擅权 , 公开买官卖官 , 政治腐败;地主豪强势力无限扩张、土地兼并情况恶化 , 既给政府财政收入造成冲击 , 又滋生了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 。
对于当时的局面 , 《汉书》中曾用了两句话来形容 。 一是统治阶级“各从其欲 , 欲所无穷” , 无穷的欲望得以空前释放 , 可谓权贵的天堂;二是“国家空虚 , 度用不足 。 民流亡 , 去城郭 , 盗贼并起” , 国库亏空 , 朝廷没钱 , 出路就是找老百姓加收;在变本加厉的压榨下 , 穷苦人民只能沦为流民 , 甚至不得不落草为寇 。
除了少部分权贵豪强之外 , 那时的西汉社会涌现出了一股浓烈的“厌汉”情绪 , 汉成帝、汉哀帝时期 , 曾经有谷永、甘忠、贺良等人陆续上书朝廷 , 认为:“汉运已经中衰 , 应当重新接受天命” , 也就是说:西汉刘氏已经被上天抛弃了 , 赶紧顺天应人、让出天下吧 。
当然了 , 这些人的下场自然不会好 , 但这一理论却逐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 以至于汉哀帝曾对董贤表态:“吾欲法尧禅舜 , 何如?”
刘秀统一天下后,为啥继续使用汉这个国号?这是他成功的舆论前提
文章图片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 , 出身外戚、却处处以儒生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王莽 , 得到了以刘歆、陈崇为代表的儒生集团的拥护和支持 。 为了表示自己与腐败不堪的外戚集团的不同 , 王莽甚至刻意加强了对以红阳侯王立为代表的王氏集团的打压 。
此外 , 他还严格要求自己及家人 , 他自己“振施宾客 , 家无所余” , 他老婆“衣不曳地 , 布蔽膝” , 他的好几个亲儿子因为违法行为被他逼死......
而对于不相干的穷苦百姓 , 王莽则是另一副面貌 , 他给予退休官员终生领取原俸禄1/3的待遇;积极赈灾 , 甚至拿自己的钱帮助有困难群众;优待老人妇女 , 照顾鳏寡孤独 , 在长安修建免费住房;他扩充太学 , 修建上万间宿舍;在郡、县、乡全方位推行儒家教育......
通过数十年如一日对名儒言行的模仿 , 王莽逐渐被当时的儒家集团视为传说中“圣君”的象征 。 在这些人的支持下 , 王莽利用天下人对汉朝刘氏的失望 , 处心积虑实现了基本和平的改朝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