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挖出隋朝粮仓,容量惊人,粮食千年不腐种地里还能发芽
说起隋炀帝杨广 , 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昏君 。 父亲隋文帝给他打下了那么好的基础 , 结果他却穷兵黩武 , 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 但随着近年来的考古发现 , 史家们对隋炀帝的评价渐渐趋于客观 。 事实证明 , 隋炀帝并没有史书上记载的那般不堪 。 不管是大运河的开通 , 还是科举制的实施 , 都是造福后人的大好事 。 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 则是隋炀帝时期兴建的大粮仓 。
文章图片
隋文帝在结束南北朝的乱世后 , 国泰民安 。 为了防止灾年发生饥荒 , 隋文帝在全国建了很多的粮仓 , 有时建仓的速度甚至都赶不上粮食储存的速度 。 杨广继位后 , 迁都洛阳 , 很多百姓蜂拥而至 。 为了养活洛阳附近的老百姓 , 隋炀帝又命人在大运河及洛河边上修建了回洛仓、含嘉仓和洛口仓 。
很多人说 , 隋炀帝统治时期百姓起义不断 , 是因为百姓吃不饱 。 但是当考古专家在河南发现隋朝当年所建的回洛仓时 , 这种说法完全被否定 。 据考古队员实地测量 , 回洛仓长1000米 , 宽365米 , 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 。 据专家估算 , 这个粮仓至少可以储存3.6亿斤粮食 。 当时洛阳人口大约为100多万 , 仅这个粮仓就够全城百姓吃半年 。 后来发现的含嘉仓 , 据估算也可以储存2.5亿斤粮食 。
文章图片
最令专家们感到新奇的是 , 他们从粮仓中发现了一些隋朝谷物 。 将它们种到地里后 , 不仅发了芽 , 而且还长出了稻穗 。 那隋朝的粮仓到底是如何修建的呢 , 为何过了上千年谷物都不腐不坏?
文章图片
【河南挖出隋朝粮仓,容量惊人,粮食千年不腐种地里还能发芽】据专家们考证 , 首先这些粮仓选址都是在地势较高 , 而且土壤干燥的地方 。 这种地方地下水位低 , 粮食容易保存 。 其次 , 隋朝人使用了“夹糠法” 。 即粮仓建好后在底部垫草灰、铺木板 , 木板上放草席、谷糠 。 如此一来 , 便可保证粮仓内部的干燥和凉爽 。 最后 , 用火烘干粮仓 。 不仅保持了粮仓的干燥 , 而且也除掉了粮仓内的水分和细菌 。 专家们看完后连连称叹 , 表示即使现在的技术也无法完全复制隋朝粮仓 。 可见 , 老祖宗的智慧的确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 金兀术后人过得如何?隐居河南一县城近400年,如今仍避谈岳飞
- 1998年,工人挖出明朝公主墓,竟然惊现活人,甚至睡在公主棺
- 北京挖出一具“龙袍干尸”,专家怀疑是“韦小宝”,至今都是个谜
- 北宋 河南有个小县城,名气不大却被众多皇帝看重,还可以看到国宝级古迹
- 文物 秦兵马俑挖出新文物!有生之年,我们能否看到整个皇陵被打开?
- 隋朝 《少年包青天2》:跟皇帝撞脸的放牛郎,路上多看一眼就送了命
- 隋朝 吴三桂起兵檄文原版在日本发现,降清真相被揭开,难怪满清抹黑他
- 教科书式的河南特大暴雨调查报告,天灾+人祸+瞒报
- 2006年,河南曹操真墓现世,陪葬品令人意外,反衬曹操的另一面
- 非洲挖出明代古墓,墓葬朝向明朝,有后人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