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

爱看清宫剧的人 , 应该都都知道在清朝的后宫中 , 妃嫔们的脚上 , 都会穿着一种底非常厚的鞋子 , 俗称“花盆底” , 通常后宫里的妃嫔们 , 穿上这种“厚底鞋” , 即使快速行走 , 也依旧能够健步如飞 , 行走地非常顺畅 。 可这在普通人眼中 , 却并非易事 。 为什么“花盆底”这么难穿 , 清朝的后宫嫔妃们还要穿呢?其实清朝皇妃们脚上穿的“花盆底” , 其实并非为了美观 , 更为了方便皇帝 ,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讲究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
文章图片
这种“花盆底”的全称是“清代花盆底鞋” , 也被称为“旗鞋” , 是清朝时期满族妇女们穿的一种鞋子 。 这种鞋 , 通常会用木头做底 , 鞋底高度在5cm到10cm之间 , 因为落在地面上的痕迹 , 很像马蹄 , 所以这种鞋也被称作“马蹄鞋” 。 我们都知道 , 封建历史中的满族是游牧民族 , 按理来说并不适合穿这种高难度的花盆底 , 到底这种鞋是怎么被发明出来的呢?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
文章图片
说到“花盆底”的发展史 , 就不得不说到封建时期一种非常残忍的陋习——缠足了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 , “缠足”始于北宋后期 , 到了南宋时期开始流行 , 封建时期的女性 , 几岁就要开始缠足了 , 缠紧的双脚 , 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 骨骼不断定型 , 最终变成古代男子最喜欢的三寸金莲 。 在很夺清宫剧中 , 我们所看到的那些妃嫔 , 通常在走路时 , 都会由宫女搀扶着 。 这并不是因为妃嫔们的身份尊贵 , 而是因为缠足的她们 , 无法正常行走 。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
文章图片
到了清朝时 , 满人入关后 , 看到汉人女子缠着的小脚 , 走路姿态很美 , 纷纷效仿了起来 。 但清朝的统治者却并不喜欢 , 在当年皇太极、顺治和康熙都曾下令 , 禁止妇女缠足束足 。 正因如此 , “花盆底”应运而生 。 花盆底的高鞋底 , 刚好可以遮住女子的脚 , 这样即使不缠足 , 也能拥有小脚 , 深受女性们的欢迎 。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
文章图片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除了美观之外 , “花盆底”最大的用途就是方便皇帝 。 我们都知道 , 封建时期的皇帝们 , 后宫中拥有着佳丽三千 , 虽然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 , 皇帝的后宫佳丽并没有那么多 , 但几十上百还是有的 , 试想一下皇帝要记住这么多人的名字 , 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这个时候就到“花盆底”发挥用处的时候了 。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其实并非为了美观,更为方便皇帝
文章图片
我们都知道 , 皇帝后宫中的妃嫔 , 名分地位都是不一样的 , 如果皇帝忘了某位嫔妃的位份和身份 , 只要看一眼她穿的“花盆底”就能迅速反应过来了 。 随着历史的变迁 , 花盆底的工艺也越来越精美了 。 其实有关“花盆底”鞋的起源 , 民间还有很多个版本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