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缉令”那么抽象,为何总能抓住犯人?看看后面写了啥!
天网恢恢 , 疏而不漏 。
一旦有人犯下罪行 , 那么哪怕是逃到天涯海角 , 也会被执法者抓捕归案 。
文章图片
如今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 ,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大街小巷都有着数不清的监控设备 , 一旦有人触犯法律 , 他的样貌甚至是犯罪经过都会被监控拍下 。
哪怕他逃跑了 , 执法者们也会根据监控拍下来的影像 , 发布通缉令 , 让人们看到犯罪分在的样貌 , 协助执法者将其抓捕 。
可是 , 谁也没料到 , 在古代通缉令就已经存在了 。
那时候并没有监控设备 , 由于没有犯罪分子的影像资料 , 通缉令上的画像全凭画师们根据目击者们的描述 , 一点一点地绘画出来 。
文章图片
对此 , 有人不禁要问 , 既然通缉令上的画像那么抽象 , 为何还总能抓住犯人?其实通缉令上大有文章 , 专家表示“看看后面写了啥 。 ”
一、古代通缉令
提起通缉令 , 如今的我们都不陌生 , 一旦哪里出现触犯法律之人 , 执法者们就会发出通缉令 , 上面会附带一张犯罪分子的照片 , 同时还会标有犯罪分子的姓名、年龄、籍贯、身材特征等信息 。
现在的通缉令可以让人一目了然 , 也方便人们对罪犯进行辨别 。
可是最早的通缉令却没有现在的这么清晰 , 甚至连罪犯的样貌都模糊不清 , 有迹可查的通缉令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 而第一个被画上通缉令的人 , 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 。
文章图片
当年伍子胥背叛了楚国 , 投靠了吴国 , 这让楚王十分恼怒 。
楚王一气之下命人画了伍子胥的画像 , 并在下面将伍子胥的身高、相貌特征写在了画像下面 , 更是在上面写下了悬赏 , 不仅许诺各种金银财物 , 更是许以高官厚禄 。
这就是第一张通缉令 , 当时被称作“海捕文书” 。
因为之前并无先例 , 画伍子胥相的画师也没有这种经验 , 因此在这“海捕文书”上面 , 伍子胥的画像画得与伍子胥本人的真实样貌差距很大 , 甚至连伍子胥站在这张海捕文书前 , 人们都看不出来画的是他 。
纵使画像与本人的样貌天差地别 , 这张“海捕文书”还是逼得伍子胥东躲西藏 , 甚至几度被抓捕他的楚国官兵追到身后 , 幸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 , 他才能多次逃脱 。
文章图片
这就不禁让人们产生疑惑 , 为什么明明看不出画像上的人是他 , 甚至他连伪装都不需要 , 还会被追兵找到那么多次呢?
其实 , 不光是他 , 古代的“海捕文书”画像都与本人的样貌有着很大的区别 , 甚至可以用抽象来形容 , 那么 , 为何还总能抓住犯人呢?
二、海捕文书的玄机
针对海捕文书 , 为何会有那么强大的作用?有的专家给出了答案 。
虽然海捕文书上的画像很抽象 , 但是在画像后面写的内容 , 却是暗藏玄机 , 而海捕文书之所以会起到那么大的作用 , 主要也是因为上面写的字 。
在海捕文书上 , 除了罪犯的画像之外 , 往往还会写上三个部分的内容 。
第一部分是罪犯的信息 , 与如今一样 , 会写上身高、样貌、年龄、籍贯身体特征、所犯案件等相关信息 。
文章图片
一些海捕文书上 , 甚至还会写上罪犯逃跑的方向 , 以及可能去往的地方 。
- 中医“女菩萨”,行医为善,托虚云法师指点儿子,使儿子受益终生
- 水浒传 美国大兵奋斗16年终入中国籍,他为何说“是宋江救了我”?
- 轩辕坟三妖中,纣王最“爱”谁?竟不是妲己!
- 妲己 盘点历史上的四大妖姬,被口诛笔伐为“红颜祸水”,下场十分凄惨
- 大明第一恶奶娘:残害后宫,毒杀妃嫔,还想学吕不韦“偷天换日”
-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两剑最终下落何方?虽为名剑,但并非铸剑最高水准
- 朱元璋要处死驸马,公主抱着马皇后灵牌求情,朱元璋:“杀无赦”
- 后宫史 皇帝每天都要“洗龙沟”,为何宫女不嫌脏,争先恐后去伺候呢?
- 86年英国女王访华,特意邀请接见一位中国老人:感谢您的努力
- 电视剧 清朝皇后热衷于“宫斗”?别被电视剧骗了,历史上皇后根本不用斗